孩子和家人都打鼾,应该怎么办?看看医生怎么说
很多人会打鼾,从刚出生的宝宝到耄耋老人,但儿童和成人打鼾,原因不同,常见的疾病类型不同,处理方案也不同。
为什么会出现打鼾?
打鼾是入睡时由于上呼吸道阻塞造成局部狭窄,当气流进过该局部狭窄的区域时,引起包括软腭、悬雍垂、舌根和鼻咽部黏膜震动,从而发出异常声音,我们常称之为鼾声。
(图片来源:见图片左下角)
回答是:不建议这样做。
出现打鼾困扰,第一件事情,是面诊咨询医生,首先面诊耳鼻喉科医生,接下来可能还需要明确以下问题,才能给出适宜的治疗方案:
1、 打鼾和呼吸阻塞的严重程度
2、上气道的结构和存在的问题
3、 评估可能存在的其他疾病情况,如是否存在下呼吸道异常或中枢症状。
4、 明确自我的选择和喜好
为了评估上气道结构异常状态,可能需要做一些列的检查,比如鼻腔内窥镜、口咽喉部检查、鼻窦CT。
还需要评估气道异常引起的后果,如缺氧程度(睡眠呼吸监测)及生长发育体重评估等等。
如果是因为腺样体肥大、扁桃体肥大、鼻甲肥大、鼻息肉、鼻中隔偏曲等原因引发的睡眠呼吸堵塞和障碍,有手术指征的建议手术。
(图片来源于包图网)
儿童打呼噜、张嘴呼吸
小心腺样体、扁桃体肥大
儿童期引发持续打鼾、张口呼吸和睡眠呼吸暂停的最常见原因是腺样体、扁桃体肥大。
如果孩子鼻腔后部被肥大的腺样体堵塞了,通常会以口呼吸代偿,保障供氧需要,此时您如果不明原因,自行使用胶布把嘴巴封起来,那孩子更加呼吸不畅了,带来致命风险。
(图片来源网络)
如果明确的持续用嘴巴换气,鼻腔不能通气,这时候不是立刻贴嘴唇,不是去担心面容会不会变丑,而是面诊耳鼻喉医生,以明确鼻腔、咽腔正常呼吸通道堵塞的原因,这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。
对于成人睡眠呼吸暂停治疗
常用无创正压呼吸器和佩戴口腔矫治器
因为成人打鼾的原因会更加复杂,需要医生做准确评估,才能安全有效地治疗。
对于成人,首先需做到戒烟、戒酒、减轻体重等常规处理措施,在此基础上仍有严重的上呼吸道阻塞症状,若非必需手术,最常用的无创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方法有佩戴无创正压呼吸器(ContinuousPositiveAirway Pressure,CPAP)和佩戴口腔矫治器。
这两种治疗尤其适用于入睡时口咽部、舌肌肉松弛堵塞呼吸的情况。
正常气道& 舌根后缀堵塞气道
(来源:APPOLO dentist)
1
●
无创正压呼吸器(CPAP)
原理很简单,使用机器持续给予气道正压气流,维持气道的开放。由3部分组成:1、鼻罩或面罩,入睡时由固定绑带拉合固定于面部,需要保持罩缘和面部密闭;2、提供正压气流的主机;3、连接管。效果确切肯定,但是适应需要些时间。
(图片来源:Wikipedia)
不良反应
1、面罩/鼻罩带来的约束、憋闷感
2、口咽干燥、疼痛
3、鼻塞、流涕、鼻窦炎、鼻出血
4、鼻咽部刺激和疼痛
5、胃胀气不适
6、胸部肌肉不适
这些不适需要和医生交流并且调整,这样使用起来会更加舒适;医生会调整机器、面罩、固定带,或者给予鼻腔治疗;医生会鼓励和给予协助,但因为各种原因,放弃治疗的很多。
2
●
口腔矫形器
口腔矫形器适用于轻-中度睡眠呼吸暂停,和不能耐受正压呼吸器的患者。
分为以下2种:
1、下颌前移装置(MAD)
这是最常用的口腔矫治器类型,长的很像运动时佩戴的护齿牙套。
通过桥连固定于上下牙弓,使得下颌前移,人为造成反颌,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地包天”的情况,开放口咽部气道。
佩戴简单,效果确切,入睡较佩戴正压呼吸器舒适,安静,可以方便的携带去旅行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CT扫描可见,佩戴口腔矫治器后口咽部呼吸道明显变宽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常见并发症
1、 佩戴出现的咬合问题
2、下颌酸痛
这样的装置,需要根据不同的牙齿情况个性化定制,医生会根据使用后的反馈进行调整,不建议网购,各种购物网站一搜一大堆,除了效果不明确,很可能长期不当的使用会对牙齿带来伤害。
2、舌定位矫治器(TSD)
使用没有MAD那么广泛,通过固定舌体向前拉伸来开放口咽部气道,但可以适用于没有牙齿的老年打鼾患者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(来源:bloordentalhealthcentre.com)
不适用于鼻塞的患者,比如鼻甲肥大、慢性鼻窦炎、过敏性鼻炎发作等情况,此时因为此时鼻腔通道堵塞不能满足呼吸需要,需要口呼吸,佩戴舌套时口腔入口会完全被舌和舌套堵住,不能经口呼吸。
如果经过医生的判断,打鼾和呼吸障碍和舌体后缀相关,可以自行购买使用,不需要特殊定制,但出现任何不适需要联系医生以得到帮助。
总之,睡觉打鼾、睡眠呼吸暂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。
治疗方案的确定需要做很多检查和评估,治疗过程也需要很多调整和交流,考虑很多因素,甚至需要很多鼓励和帮助,需要面诊不同科室的很多医生,才能综合得到适合您的诊疗建议和方案。
本文作者
郭亚丽
本文由 知贝医疗 郑实兴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科学审核
免责声明:本文数据更新于 2020 年 10 月 12 日。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、健康、用药的科普信息,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。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。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,请给我们留言。
注:封面图片来源于包图网。
更多精彩推荐
1
不是吧?假期胖3斤,来颗排油丸就能瘦?
2
睡太少、睡太晚、哄睡难……家有睡渣宝宝,你可能忽略了这些关键问题
3
总说孩子不缺维生素,那缺维生素的孩子究竟什么样?